簡體中文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針對這個關于國際學術交流的加強的問題來進行一個介紹,畢竟當下也是有諸多的小伙伴對于關于國際學術交流的加強這個問題非常的重視的,下面大家可以看下具體的詳情
1876年,在美國紐約成立的全國性化學組織“美國化學會”,是美國化學成長時期的主要標記。它不僅說明化學在美國已占據一席之地,而且也有了自我與外界交流、逐步職業化的媒介。美國化學會對美國政府和公眾所施加的一種向心力作用,是歐洲其他國家同類組織所嘆服的。自成立之日起,美國化學會就充分認識到了美國化學受地理位置局限造成的信息閉塞。于是,在政府的鼓勵下,化學會積極邀請一大批國際知名化學家赴美講學,出版他們的著作,向他們頒發各種化學會設置的榮譽稱號。像瑞典的阿累尼烏斯、德國的凱庫勒和法國的杜馬等都是這一時期美國化學會的榮譽會員。美國化學會的這種開放交流的措施,使美國化學發展加快了成長速度,縮短了和歐洲化學之間的距離。此外,美國化學在成長時期還充分利用了政府向國際社會舉辦的科學博覽會,從而達到和歐洲同行相交流的目的。像 1876年,美國舉辦的國際“費城科學博覽會”邀請了許多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參加。美國展出的先進的石油化工產品引起了包括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內的許多歐洲化學家的興趣。①這一狀況表明,美國化學已并非在所有化學領域都落后于他所一直賴以學習的歐洲化學。美國化學已經成長起來,正走向它的成熟時期。